联系人:侯永军
手 机:18621624388
电 话:0769-26622678
传 真:0769-26622679
邮 箱:hou.yongjun@sunnico.com.cn
地 址:中国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北一路.广东上药桑尼克科技大楼
公交线路:松山湖汽车客运站
地铁线路:松山湖北站
自驾线路:松山湖工业北一路
为了节省维修成本,很多医院选择了第三方维修服务,无奈的是,那些市面上大大小小的众多第三方公司也是良莠不齐,如果医院遇到了实力强,信誉好的公司固然皆大欢喜,如果不幸遇到那些能力一般,水平有限的第三方,面对疑难问题,时间花了好几天,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那可就欲哭无泪了。
这时候,医院自然会想:如果厂家能够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就好了。实际上,很多高大上的厂家也一直在想办法降低维修成本,今天笔者就来带你看一下,这些厂家在降低维修成本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而这些措施有哪些可以被我们国内的小厂商以及第三方维修公司所借鉴呢?
高大上公司降低维修成本第一招:
在卖机器的时候打包多年的保修费用
这个时候因为要卖机器,厂家非常有动力在维修费上给予客户比较大的折扣,这对医院非常有利,而厂家也可以通过提前拿到维修费,做大维修队伍规模,摊薄固定成本。这个方法虽好,可惜的是在政府招标的过程中不太有人使用,因为大家都在拼价格,多一年的保修,设备价格就会高不少,价格高了,别管其它条件多好,在现在的这个环境下,要中标很难。
但是,这个方法对那些非常重视总体运营成本的客户是非常有效的。它对于国内的小厂家也非常有借鉴意义,在机器非常同质化的今天,通过售后展示厂家的诚意与能力,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那么对于第三方维修公司呢?虽然第三方维修公司不卖机器,但是签订多年的维修合同也是可以有效的降低维修成本的。搞过维修的都知道,除非是新机器刚出保,否则从别人那里接手过来的机器,第一年的维修成本往往是最高的,后面随着维护保养到位,维修成本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做为第三方维修公司,肯定是愿意签订多年维修合同的,而这个时候,医院要求多年的合同打折,也是顺理成章的,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高大上公司降低维修成本第二招:
工程师下沉
即把工程师的驻地放在离客户最近的地方,现在大型医疗设备已经普及到了县甚至是乡镇。因此如果工程师从省会城市赶往这些地点去维修,势必会增加旅途的费用和时间,因此把工程师放在三四线城市,贴近客户,可以有效的节省成本。但是这个方法或许适用于厂家,但是不太适用于第三方维修公司。原因是,第三方维修公司因为规模的原因,在单个三四线城市并没有足够多的保修合同来支撑在这个城市放驻地工程师。
高大上公司节省维修成本第三招:
远程维修(又叫远程诊断或者数字化维修)
这种远程维修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网络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或者检查报错信息,工程师可以在出现故障的时候,迅速锁定故障点,提前准备备件(硬件问题)或者远程解决(软件问题)。远程维修更进一步的应用是前瞻性预警: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预警可能出现的老化部件,提前通知工程师,跟客户约时间更换,这样就可以减少客户的非计划宕机,从而降低客户的损失并且减少维修成本。远程维修兴起于二十多年前的电话线拨号上网时代,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在近十年以来才变得越来越有用。这种远程维修的思路,其实也非常适用于小厂家和第三方维修公司。不要觉得只有大公司才能做远程维修,其实只要熟悉仪器软件的架构,知道相关的日志文件存放的位置,第三方工程师一样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设备状态,做一定的远程维修工作。当然,这对工程师对设备的熟悉程度要求相对较高。
不过,如果想要用到这种远程维修,还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设备上设计了这个远程维修的接口,如果当初设计之初就没有开放远程登录的权限甚至是机器上没有网络接口,那这种方法就不能用了。
其实大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在一些边缘地区,网络条件不好或者是一些老旧的机型是不方便接入网络的。
这时候就要用到高大上公司节省维修成本第四招:
寻求医院设备科工程师的帮助
我们说厂家工程师到的再快也没本院的设备科工程师到的快,因此如果能对医院的设备科工程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当出现设备故障的时候,厂家的工程师可以通过微信进行远程指导,简单问题就地解决,复杂问题,去之前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可以非常有效避免减少工程师的差旅时间和费用。厂家或者第三方的工程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帮助设备科的工程师拆卸相应部件或者进行相关的校准。如果说医院太小,没有设备科工程师呢?这个时候可以请周边医院的设备科的工程师进行兼职,把他们培养成某一区域的代理。在这一点上,国内的厂商和第三方维修公司比外企大公司相比还有相当的优势呢,对于雇佣客户工作,外企是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的,而国内的小公司或者第三方维修公司这方面的顾虑就会小很多,只要能低成本的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降低维修成本的终极方法:
说了这么多,其实降低维修成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笔者认为的终极方法:那就是在设计之初,就把设备设计的稳定性高一点;制造的时候用料好一些,这样故障自然会减少。
这个观点可能会被人骂太弱智--要是能多花点功夫把机器设计、制造的更好一点,谁不愿意这么干呢?你可能不了解的是,由于现在动不动就是最低价中标,客户也对设备的价格特别敏感,这就逼着厂家拼命在节省制造成本上下功夫,而不愿意设计和制造更加可靠的仪器。工厂里为了省1块钱,做了改造,结果发现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又要售后工程师花几千块去补救,这种情况近年来经常能够听说。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提出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计算从机器制造开始,到装机使用,再到机器最终报废,客户总体的使用成本。这就说明了,也许机器的售价贵一些,但是因为质量稳定,后期的维修维护费用比较低,因此这台机器的全生命周期所花费的费用反而是比较少的。
上一条: CT维修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
下一条: 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步骤介绍